关于“煲机”一些探讨
“煲机”源自英语Break-in, 具体操作是让新的音响器材连续工作相当时间,以期器材充分发挥性能、改善音质,就象内燃发动机的磨合。这个问题大家也许谈得不少, 但大多忽视一个情况,就是“煲机”并不是对每一台新设备或新器材都能奏效,它并不存在普遍性。但对某些器材却是非“煲”不可,“煲”前“煲”后音质的变化可使你大吃一惊, 在这里并没有什么规律可循。不过有一点可肯定, 那就是可靠性差的器材,可能会越“煲”越差。还有对大多数中、高档次新的音响器材进行“煲机”都可能会收到效果。“煲机”最好用音乐节目自然去“煲”,一般应以正常音量“煲”约48小时, 音箱的时间更长, 甚至需要数百小时,“煲机”的效果主要表现在高频圆润度、低频控制力、细节表现诸多方面。